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 > 法院文化

再访店子坪 践行“愚公精神”

时间: 2016-07-29 09:12 点击量: 1594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店子坪村便是法院定点帮扶村,从调查摸底深入农户家中、建档立卡完善工作台账、对口帮扶制定脱贫计划等等,每一项精准扶贫具体工作任务,法院都分批次安排干警进村入户,严格强调落实帮扶责任人的职责。也因此,我来到店子坪村已经多次。但这一次,却又有了些别样的感受。

  实地走访  深刻领会“愚公精神”

  从高坪通往店子坪村的公路经过硬化,已是一路坦途。过了店子坪大桥,党组书记、院长佘华带领我们一路步行,走过蜿蜒崎岖的古盐道,看着“愚公支书”王光国带领村民历时7年之久修建的通村公路正在扩宽,如今的店子坪早已不复当年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唯有蜿蜒在悬崖峭壁间的古盐道、陡峭犹如天堑屏障般的河谷、公路上方早已斑驳的山体,似乎还在向到访者诉说着绝壁凿路之初的艰辛。

  一条不足3公里的进村公路,一位不畏艰难、心系群众的“愚公支书”,一场长达7年的绝壁凿路之旅,满满地书写着新时代的感动。回望盘旋在山间的公路,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一群村民用他们的胆识、智慧和汗水在深山峡谷间谱写壮歌的震撼场面。典范就在身边,我们身处交通便捷、信息发达的时代,应该学习他不畏艰难、苦干实干的愚公精神;感动就在身边,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他不改初心、至真至纯的党员本色。

  处理矛盾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深入学习了“愚公支书”王光国的先进事迹,作为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村,我们还有扶贫任务要进行。位于店子坪村1组的刘修华,一早就被列入精准扶贫被帮扶对象,由张绍红副院长对口帮扶。去年,因享受到扶贫搬迁政策,刘修华一家也终于告别了原本家徒四壁、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有了宽敞明亮、居住条件好的新家。但刘修华家破旧的猪圈该如何处理却让村干部们犯了难。猪圈就位于1组的公路旁约10余米处,在一排排新民居中显得格外刺眼,实在有碍观瞻,但若要将猪圈拆除,刘修华一家养猪及圈养家禽该如何安置却是个问题。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党组书记、院长佘华与副院长张绍红带领精准扶贫工作组成员来到刘修华家中,实地察看刘修华家房前屋后的剩余空间,商讨利用与其邻居间共有部分空间建造猪圈的可行性。考虑到刘修华一家与其邻居关系稍欠和睦,法院精准扶贫工作组便出面与其邻居反复协商,最终其邻居同意将以其屋檐梁柱为限的公共空间让于刘修华圈养家禽使用。至此,长期困扰贫困户和村干部的问题终于得以圆满解决。随后,我们又陆续探访了其他几户贫困户。虽然正值炎炎烈日,但我们开展扶贫工作的步伐却异常坚定。

  发挥专长  助村委会解除合同

  稍作休整,我们来到店子坪村委会,协助驻村法律工作者,现场调解村委会与山泉民族幼儿园经营人解除合同一事。由浙江山泉村对口援建的幼儿园,自建院之初,便引起周边村民的广泛关注,今年以来已有50多名儿童入学。但因经营管理不善,原山泉民族幼儿园的经营人欲解除与店子坪村委会的合同。经了解,原店子坪村委会与幼儿园经营人之间仅有口头协议,法院一行即发挥专业优势,与驻村法律工作者一道,帮助店子坪村委会与幼儿园经营人之间厘清了权利义务,最终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并签订了解除合同《协议书》。

  这一天,我们走过了“愚公路”,解决了贫困户的现实困难,帮助村委会化解了合同纠纷,繁忙之中也对“愚公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想,作为司法工作人员,我们秉持公平正义、化干止戈,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践行者,我们不敢懈怠、务求实效,也是对愚公精神的另一种诠释吧。

  (建始法院  王婉婷)